设置

关灯

何为武道3

第(4/15)节
,不必刻意追求是否对齐。

    太极拳有个修炼过程——“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要达到“内外相合”、意识与动作的统一性,须经“先求形似”的数年磨炼阶段,动作熟练纯正后才能渐至“神似”,进而阶及“外之所形,无非内之所发”、意识为先的“神明”层次。它好比骑自行车,初学时不稳,熟练之后则人车一体,身形动作虽似无心而能随心所欲。

    九、相连不断

    对于“相连不断”,要从形与劲两个方面理解。

    先说形。练太极拳要练单式,练单式又叫拆架子。拆架子既有单式独立的打化技术涵义,又有几招连用的组合变化技术涵义。比如对方推来,我掤接捋化,将对方捋倒制胜;但若对方随按即挤靠,我则不能尽是捋,而是要在捋中含回挤按推,再次用招来遏制化发对方。这种劲势相联的“运动战”式技术动作变化,就形成了典型的“相连不断”的推手动作。

    再说劲。技击是武术运动形式的本质,武术运动是技击的表现形式,两者缺一不可,相互衬托。太极拳套路就是由多个技击的单式和组合动作相连而成,其势“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故又称长拳。这就提示我们,在行拳走架时不能单追求“相连不断”的外在运动形式,而要处处体现其技术内涵。要达到这种外形和劲势的“相连不断”,就要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一处虚则另一处实,虚实互依;旧力虽去,新力已生;周而复始,循环绵绵,行云流水一般。

    十、动中求静

    太极拳“动”与“静”的关系是统一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运动中求松静不仅是技术要求问题,也是个意志修养问题。能静则能心宁,能宁则能致松,能松则能致微,致微才能致灵,致灵才能致变,致变才能致动,且能达到以少胜多、四两拨千斤之战术效果。故有“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说。这种劲在人先、更为快速的反应毹力,是在“动中有静”中求得的。

    顺便提及一点,对于杨澄甫提出的“练架子愈慢愈好”,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是从如何有利于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功力增长、品味太极真谛的角度讲的,其中包含着慢中寓快之灵机。若机械地理解,为追求慢而失去灵机就反而成“滞”,若为技击而一味求快则会失去内涵而成“浮”,或动作干燥,两者都不可取。其实,练太极拳所追求的是从有意到无意,从有象到无象,从有快慢到无快慢,能从心所欲而不失其内涵,顺达自然为好。

    总体来看,“十要”中的前五个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论述和规范了人体头部、躯干、四肢的做法,这是基础,也是根本;后五个要领(“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是指在练拳过程中对心(心意)、体(体内体外)、形(运动形态)整体协调一致提出的要求,它与前五个要领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十要”中的每个要领都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比如“含胸拔背”动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受到“虚灵顶劲”动作质量好坏的制约,头“悬”不起来则“背”拔不起来,“含胸”也难做好。另外,还要注意这些要领在行功
第(4/15)节
推荐书籍:星辰我的转生催眠特典作者手牵手-女僕曼珠沙华肉香四溢的香艳合集(双性高h)-v文权倾天下(政斗古言)诡秘之主 贝克兰德最淫贱的母狗凛夜凉子被黑人轮奸到脱肛实妹宝典轮回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