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第(2/2)节
对皇帝说王导这个人不错,很忠诚!你不能因为王敦的原因就责怪他。
皇帝听了,觉得周顗说得有理,王导的确立过大功。然后皇帝留周顗喝了酒,两人吹完牛逼后,周顗醉醺醺的离开皇宫。
周顗离开皇宫的时候,路上,又被王导叫住了。王导继续求周顗帮忙。周顗非但没有答应,而且故意说了一番话逗王导。
周顗当时故意对左右说:“我要杀了王敦那乱臣贼子!换了金印,挂在手腕上!”
王导听了这话,心里大为恼怒,暗生恨意。
出宫之后,周顗开始写奏折上表,替王导求情。此事周顗并没有告诉王导,王导这时候并不知晓。
后来,王敦领兵入建康时,询问王导:“周伯仁素来有名望,可以位列三公。你觉得让他当三公之一如何?”
王导没有回答。
然后王敦又说:“就算不位列三公,当个仆射也是够格的。”
王导依然沉默。
王敦见王导不吭声,就说:“周伯仁这人,如果不能给他高官,让他效力,那就只能把他杀了。”
王导缄默不语。
于是,王敦就把周顗杀了。
周顗死后,王敦派人查抄周顗的家。只收得几个篓子,篓子里装着一些旧棉衣,还有几翁酒。以及数石米。大家唏嘘不已,纷纷赞叹周顗的清廉。
后来,王导无意中翻到了周顗写的奏折。奏折里写满了替王导求情的文字。周顗是真心想救王导的。当时故意那样对王导,也只是逗一逗王导罢了。
王导捧着奏章,后悔不已。痛哭流涕的告诉晚辈们:“吾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吾而死。伯仁到了阴间,定然怨吾!吾负了如此良友!悔矣!悔矣!”
第12章尊长爱幼
仆人加了软垫,放在王羲之的座位旁。
王献之坐下来,与王羲之共案用餐。
王徽之见了,开口说道:“阿耶,依我看,七郎人小胃口也小,定然吃不完。身为兄长,理当为他分忧。”
说话间,王徽之起身朝王献之走去。来到王献之的身旁,两人挤着坐在一个软垫上。好在软垫够大,足够两个孩子坐下。
--第15页-新
第(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