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校场点兵
第(2/3)节
里的大多数人都要提早感觉到了盛夏的到来。
元威校场坐落在洛阳城西的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它依城而建,一侧挨着城墙,演武时整齐的口令声和呐喊声,有时候甚至能传到城墙里的民居中去。校场里面非常宽广,除了阅兵台和侧边几座供士兵们休息的房舍以外,都是一望无垠的训练场地。
今天的校场热闹非常,不时传出阵阵战鼓擂动和士兵们欢呼叫好的声音。几千的士兵分别列队在阅兵台前,围出一片大的空地,空地离阅兵台较远的一侧立了一排箭垛,每个箭垛之间相隔米。应阵上前的士兵们一个个骑着马,从离箭垛六七十步外的地方走马而过,在马背上拈弓搭箭,力求将箭射入靶心之中。一旦前面的一半以上的红心被射中,校场中就会响起雷雷战鼓为阵上的人助威,欢呼声此起彼伏。
贺兰楚这时候正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地端坐在阅兵台当中的元帅椅上,两边陪坐了七八个各级将军将领。这当中就有车骑将军夏侯元。他那比黑炭能稍白一点的皮肤、满脸的连鬓络腮胡、膀阔腰圆的魁梧体型,跟这会儿的一身亮银色的铠甲和穿在里面的碧绿色战袍匹配起来,才感觉找到了正主儿。
只见这时候在检阅台下一侧披挂上阵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裨将。他手挽一把杉木长弓,身背一袋雁翎箭,从马吏手中接过战马的缰绳,爽利地跨步跃上了马背。马吏在后面一扬马鞭,战马便发足朝检阅台的另一侧奔去。
马上颠簸激荡,人在上面不光动作不稳,而且视野也是高低起伏,十分不利于瞄准射箭,却又是跟战场的实际情况最接近的。
那年轻裨将飞快地搭箭拉弓,双腿夹紧马肚,半身伏在马背上来降低震荡造成的误差。他看准侧面箭垛上的目标,连发几箭,每箭皆中靶心。
看见这样的情景,鼓吏又擂起了战鼓,场下众人放开了嗓子呐喊助威。
战马受到弓弦在耳后发出的霹雳般的响声的惊吓,愈加跑得快,马背上的人就更难把握准时机将箭发出去了。所以一般失靶的人都是失在这后面几个箭垛上,后面几个箭靶上所插的箭矢也非常稀少。
只见那年轻裨将表现得极为镇定,似乎早已摸清了战马的这一特质。他接连搭箭,“嗖嗖嗖”又是几箭从他的长弓中劲射出去,马还没到,箭已先发,准确地把握着如飞奔走的坐骑的惯性和风速,箭箭直取靶心!
最后一箭没入靶心的一刻,战鼓被雷得“隆隆”不断,欢呼声久久不绝,全场一片沸腾!
年轻裨将把马勒稳后,重新回到阅兵台下,下马单膝跪地请赏。
贺兰楚站起身来,朗声道一句“赐酒!”,便有小吏用托盘碰上一只满盛美酒的铜爵。年轻裨将朝阅兵台上一抱拳,双手接过铜爵,仰头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候,人群中忽然传来一声高喊:“皇上驾到——”
这突如其来的一喊,让几乎所有人都呆立在了原地,面面相觑。如果刚才喊的是“某某将军到”,他们可能知道立刻单膝下跪相迎,但是“皇上驾到”这这句话,对这些最底层当兵的人来说充满了陌生感,就连做梦也不会梦见自己这辈子有可能亲眼见到皇帝,也从来没听说过哪个皇帝会在边关没有战乱的时候也出现在校场上的。
直到通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