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骑射兵
第(2/3)节
而修长,足够有一米二的长度,呈现一个十字型,剑身有一段距离没有开刃,在马上因为轻盈锋利而可以进行劈砍,在下马之后双手握紧近距离作战使用,可长可短。虽然造价很高,但是因为这种兵器极能发挥骑兵的战斗力,因此赵武灵王下了血本用尽十万头牛换取了这批装备。然而就在现在,赵武灵王却发现,对面的秦国骑兵,居然也有着类似的长剑。这让他大为吃惊。
秦的长剑样式很古朴,就是以传统的剑模样在长度上作了延长,长度和赵国的长剑相差不多,但剑身的材料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剑的质量看上去也并不沉重。这一切都说明,赵国自以为独步天下的确刀骑兵,并不是独门秘笈。它拥有一个水平相近的敌人。
原本颇为自信的赵武灵王第一次发现,自己还没有真正的了解秦国的势力。所有的行动,都显得太过于仓促了。而这样的失误,也许是致命的。
秦军已经越来越近了,秦王发现了前方严阵以待的赵国军队,表现十分理智,命令大军减缓速度,逐渐间军队的阵型恢复整齐。
秦军停在了北豳城外,以赵国形成了对峙局面。战场上安静了下来,静的出奇,只能听见马的呼吸声。
但是这种平静消失的几位迅速,一声牛角号响起,没有任何击鼓,双方的军队便开始动了!
快速反应的兵种,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快,猛。因此在这里,没有人选择后发制人。双方对于骑兵的运输都颇为熟悉,这种优势是将领必需争夺的优势。
赵武陵王发动了自己最为得意的五千骑射兵,而其后的胡刀骑兵也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听从军令,发动雷霆一击。
对面的秦军所动用的,是中军的战车阵地,近千辆战车同时出,气势要比起赵国的骑兵更加壮观凶猛。每辆战车上有三明甲士,一名车夫,身上只携带短小的兵器用于防身和车辆受到限制后隔断马绳,车夫的身后两名甲士则负责作战,左边的甲士称为“甲手”,必需是箭术一流的弓箭兵,能够在高速移动中尽可能精准得射中目标,右边的一名甲士则手持长戟,注意负责较近距离的刺杀,这名甲士兵称之为“参乘”,一般是负责为战车派出障碍。近千辆装甲战车,每辆战车达到五马动力,车体也较过去看上去宽大了许多,这时代战车上的甲士活动更加自由,作战更加灵活。双方相互冲击,从规模和强度上,似乎占据优势都是秦国,望着远方飞奔而来的秦军战车洪流,项陵的心砰砰直跳!第一次见识到如此大规模的战车作战,让他热血澎湃,激动不已。但也暗暗为赵国的骑兵感到担忧。赵国的骑兵数量多达五千人,但一人一马在体积上小于秦军战车,每一骑之间间隔极大,显得很分散。如果对付那些分散的步兵完全可以碾压,但此刻面对如此强悍的车阵,他对赵国骑射兵毫无信心。这也正是因为他对于骑射兵的熟悉程度,知道他的弱点在哪里。
双方之间相隔量里的距离在几乎在眨眼之间就被拉近了。两种队伍践踏这原野翻起无数草屑和尘土,让战场显得更加雄壮而动人心弦。双方的队伍很快就要撞击在一起了,项陵有些疑惑得向赵武灵王望去,意外的在其脸上没有看到任何担忧的表情。
再把目光转向战场时,项陵不由的一愣,因为战场上已经发生了出乎他意料的变化。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