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何为武道3

第(1/15)节
    其实,“转腰胯”只是用腰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平面转腰的方法,在进退和虚实转换中,还包括腰脊处的竖向屈卷开合。腰脊处的竖向屈卷开合,是指命门向后顶和尾闾向前收的一种有意识的运动状态,使人体脊椎形曲线在自然状态下得到适当的弹性开合,就像一张弓的中间部位一样,能前后开合伸收。这种调整腰脊的动作叫“腰顶”,是太极拳用腰动作中的重要概念。总之,两胯与腰脊处(命门至尾闾间)的平面和竖向的立体联动运用,才基本上是完整的用腰方法。若两腰眼再能主动进行抽换折叠的运用,则用腰效果更佳。因此,“转腰”、“腰顶”和腰胯间的折叠抽换,统称为“用腰”。用腰的质量,对行功走架中保持和协调身形劲势的灵活性、稳定性、整体性具有重要影响,并决定了劲力的方向、大小和速度等方面的运动质量,杨澄甫在“十要”中所说的“命意源头在腰隙”和“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指的就是这个方面。

    四、分虚实

    关于分虚实,杨澄甫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同样,“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他进而说道:“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这段话意思从字面上好理解,是说在前进后退动作中,如果虚实分不清,动作就会僵硬滞笨,能分得清,转动变化就能轻灵圆活而不易为人所制。要做到“分虚实”这一点,不仅是步法身法的问题,也是劲法技法的的要求。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就指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里有“双重”一词,说双重是病,那么何谓“双重”?我认为“双重”在拳术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练习功架中的“双重”。就是说,在练习拳架时虚实变换得不彻底,拖泥带水,该实的一侧未能做到十分地松实,还带有强实的感觉;该虚的一侧不能做到全虚而带有强虚的感觉。这样身体某部位就会产生多余的力,使局部关节肌肉僵滞,以致影响自身整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如“倒撵猴”动作,撤退之步未落地,身体重心就过早后移;如蹬脚分腿动作,腰胯不收住就出腿,使身体后仰,出腿无力;又如推出去的掌不松净,肩起、肘抬、腰塌、胯凸等,均属于“双重”之病。这些都应在练习拳架时注意体察纠正。

    二是推手技击中的“双重”。比如推手,对方推你时,你不可避免地出现滞笨的顶劲,若劲出在人后却反被人所制,就叫“双重之病”,这也是虚实不能分,不能自变之故。何为分?何为变?拳论中这样启发我们:“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能何为?!”只有“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沾粘灵活,甚至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才能不易为人所牵动。

    总之,所谓“双重”,是指在行拳架或与对方推手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不松,不自然,不能随机变化地协调顺达身形劲势,从而产生多余的力,这种多余的力就叫“双重”。克服了“双重”的毛病,就做到了“分虚实
第(1/15)节
推荐书籍:师师之口红引发的……我能进入蜀山游戏骚货必须肏死白月光心怀不轨现代耽美BL大神国你我最终在一起的机率风烟爱断情伤(高H)系统让我努力花钱男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