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二时差
第(1/3)节
钢铁疲劳作者:三教论衡章十二时差 下午放学后,玄野买了一大堆快餐速食和咖啡因饮料回家,随后关闭了手机,将自己锁在房间内,专心地做“导弹离轴发射命中概率测试”调整。
从理论上讲,尘埃系统的运算能力,不仅取决于光脑硬件的数据处理速度,而且与系统本身的算法编译程序有关。在粗测角评估阶段中,随着玄野多次对测试算法进行修改,其理论耗时进度,终于从26小时缩减到了23小时。
然而测试对精确度和应激反应的要求很高,第二阶段仍不顺利,尘埃系统连续报错,并自动停止运算。
不得已,玄野只能重新返回第一阶段,大幅度调整了原始模型结构,先后加入几组新的模块参数,这样忙活起来,他自己也忘记了时间,直到荧光屏上最终显示
“项目名称导弹离轴发射命中概率测试。项目编号j21003。系统初始化正常,数据库连接正常,内核运行正常,开始第一阶段数据计算,预计时长09小时47分,是否同意?”
玄野沉思片刻,郑重地敲下enter键,随即整个人就像虚脱一般,仰面躺倒。倒下时,他的胳膊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餐碗,汤汁撒了一身,但即使如此,他也懒得动一动,眼皮微微阖上,就这样睡了过去。
大概两三个小时后,一阵“嘀嘀嘀”警报声将玄野唤醒,系统提示,由于未知的内核读取错误,尘埃无法完成剩余的计算工作,再次停止运行。
在高级半智能程序(advancedsera,简称asi)编译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系统未知错误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复杂的程序结构引发逻辑混乱而导致的。
通俗一点说,就好比“虽然长得不好看,出身也卑贱,但是我做事大大咧咧,心地善良,所以他肯定会喜欢上我”或者“我爱你,所以不在乎你有多少女人”这样的因果判断,在不具备任何实际可操作性的情况下,以完全不合乎逻辑的强制手段,迫使两者间产生因果关系,从而导致逻辑结构混乱。
其结果相当于在计算机里输入“逆天乱命”几个字,而屏幕上显示的却是“白日做梦”。
至于内核读取错误,情况则更加严重,内核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尘埃之所以能称作高级半智能程序,依靠的就是内核。
由于学术范围内关于核心的基础理论并不足够完善,内核的开发过程又漫长而艰难,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和资金,因此一些高智能高功率的内部核心,通常被政府部门和有限几个顶级财阀所垄断。联邦市面上出售的内核只是中低端产黑市中,也极少出现高端内核的踪迹。
尘埃所用的内核型号为“深蓝基因—ii型”,是一款由晶核公司于前年推出的入门级产品,售价为18万联邦币,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整整6年的收入总和。
“深蓝基因—ii型”内核的智能化程度不算高,但浮点运算辅助能力还算不错,玄野当时一共买了两块,一块放入菱形记忆卡中,一块插入光脑作为辅从cu。
当然,仅凭这种程度的核心还远远达不到高级半智能标准,玄野拜托了ait量子信息实验室的伊凡诺夫教授,并加入其中的一个团队共同测试研究,才最终做出以轨迹模拟为运行基础的尘埃
第(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