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舅舅的办法
第(1/3)节
时代的灵魂作者:五品刺卫第11章舅舅的办法 让宁声涛如何走出书本,戒除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看书的“书呆子毛病”,宁原基夫妻尝试过许多的办法,也讲了很多的道理,可效果就是不好。
包桂兰对宁声涛说:“小涛,你只知道看书,你可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别人是怎么把书写出来的?”
宁声涛一边看着一本《文摘周报总编》一边头也不回的对母亲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书是写书的人在生活中感悟到了,把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看法用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书就像这些写书人的内心独白,有些是自己著作的,这些更能表现写书人的内心思考和独特理解,有些是编著的,把别人的文章或者新闻消息之类的资料总结起来,按照自己的看法来编在一起。我知道不论是写书的还是编书的,他们都需要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独特想法。”
“你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不能也多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想法呢。你就算看了一千本书,这也只是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啊,你必须要亲自去体验去感悟才能真正得到书的精髓。”
“我知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觉得应该是这样做,可是我现在太小,自己的想法肯定很幼稚,不全面,只有博览群书,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多感悟别人的思想和理解,积累到一定程度,我才能有自己的东西。书上说,王羲之、董其昌、米芾、柳公权这些书法家都是先临摹别人的书法作品,到临摹得精髓之后才独自创立自己的字体。我记得我最近练习的柳公权原来就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学习颜真卿和欧阳询等唐初书法大家的书法,再到真正懂得了书法的精髓,才创立了自己的‘柳体’,被世人称为‘颜筋柳骨’。如果他自己一开始就自己胡乱的书写自己的字体,没有对汉字和汉字书写的技巧的训练,那后世就没有了‘柳骨’的好书法啦。”
“你这孩子,动不动就引经据典,你这样说法,其他很多人都不喜欢。”
“我管别人喜欢不喜欢,我看过的书,觉得有用的有价值的,我就记着,下次说话的时候可以用,思考的时候可以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用。”
“你说的柳公权练字的故事呢,妈妈也曾经听过,可是——”
“其实还不止书法家呢,比如国画大师张大千,他二十来岁的时候就离家去资中县向一个有名的老画师学画,学的了绘画的最基本技巧之后又去了敦煌莫高窟,在莫高窟待了一年多,仔细揣摩临摹古代壁画,学习色彩、线条、明暗、层次等等绘画的更高艺术,终于修成正果,可以出山了,最初以临摹伪作古代画家的作品来赢取大家的认可,再到后来,就是自成一家咯,他的成就被称为‘南张北齐’、‘南张北溥’,又被世界花坛称为‘东张西毕’。他的成就和齐白石先生、溥心畲先生,甚至毕加索先生齐名,可他也不是出生就会画画,年少时就能有自己的技艺,还是从学习别人开始的。”
“好了好了,你是准备把你最近看的书,听的故事都给我讲一遍吗?除了画家和书法家,还文学家、发明家、思想家、舞蹈家、音乐家这些对不对。”
“妈,你说对了。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支持我,我现在正在闭关修炼呢。”
第(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