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四章 谋事贵深远

第(2/4)节
的反应,所以特意遣精锐去保护,而且在战后的第一时间,就派了信使回去,让王匡前来汇合。

    滴水不漏!

    便宜占足,风险全规避掉,若不是全程观摩,刘备打死也不会相信,这些事是出于一个弱冠少年的手笔。相比于这个整体策略,那些战术上的疑兵、斩将、乱阵等惊艳之策,统统不值一提。

    刘备自忖也是有大志向之人,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的努力着。

    起初之时,他手头的资源其实也不错。武有两位义弟,智有他自己,再加上他的人格魅力,以及宗室身份的加成,在中平元年就拥有数百精兵的他,本来应该大有作为才对。

    实际上,他确实也立了不少战功,可是,这些功劳并没有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好处。

    名声,在冀州,刘玄德之名算是小有影响力,运气好,捧到名士,人家会说一声:久仰。

    官职,刘备做过不少官,但职位最高的,也就是个县令而已。

    实力,开玩笑,一个小小县城,能养得起二位义弟和他自己,就已经老天保佑了,还谈什么养兵,他现在就是个光杆将军。

    这些年,他一直想不通,人家都是越混越好,比如曹操、董卓,自己怎么就越混越差了呢?

    见到王羽,并观摩了对方的行事后,他明白了,差距就在于他自己。

    表面上看来,王羽的成功在于他的勇猛,但刘备知道,那是假象。王羽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很擅长借势,每次借势,他都能成功,然后更上层楼。

    除了河阴行刺似乎出于偶然之外,孟津胜牛辅,借刀杀韩浩,借公孙瓒之力攻虎牢,王羽都是拿自身的勇武当幌子,借势破敌。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借势,借一次是运气,借两次就是眼光,三番五次的借,每次都能成功,这就是大智慧!

    刘备混的这么不好,就是因为总是借不到势,或者借错势。

    刚出道那会儿,他投奔的是恩师卢植,立的功劳不少,结果功劳还没兑现,卢植就倒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功劳自然是白立了,一切只能重头再来。

    后来大将军何进上位,跟十常侍起了争端,刘备再一次把握了机会,搭上了出京募兵的府掾毌丘毅的线,一起去了丹阳,又立了不少功劳。

    结果毌丘毅刚回到洛阳,十常侍之乱就爆发了,何进,毌丘毅先后死于大乱,刘备的功劳又打了水漂,只给他换来一个高唐县令的官职。

    再后来,刘备在公孙瓒和刘虞之间做出了选择,他觉得自己跟公孙瓒的关系更近,结果刘虞在幽州大占上风,把公孙瓒压得难以立足。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道差距了。看看王羽,再看看自己,刘备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算是白活了。

    朝悟道,夕可死,认识到问题,就比瞎摸索强,刘备倒也没什么气馁之心。乱世方见端详,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不过,对王羽,他比之前更加关注了。

    刘备不相信,在现如今这么紧要的关头上,王羽会抛下所有军务,跑去幽州军的军营,就为了学习骑射之术!

    以王羽跟公孙瓒的关系,什么时候学骑射不行啊?非得赶在这个节骨眼上!而且,公孙瓒为人大方得很,只要王
第(2/4)节
推荐书籍:【全职高手同人】知此意闲修淑女的礼仪漂亮的路人甲(NP)成为魔尊后捡到死对头猫只是个错误黄与黑[终极一班] 青春里的少年玉笛声远合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