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支路瘦牛
第(3/3)节
事物的不同做法。
子贡的做法有点像雷峰,做好事不留名,而子路却像是生意人,我出力帮你,你就得给我报酬。
对于这两种做法,孔子是极为赞成子路的行为的,而对雷峰精神进行了批判,认为做好事不留名,不要报酬,完全违背了人的天性与趋利性,反而会形成很大的危害。
关家老祖好像也是孔子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在立下家规的时候,就特意把子贡受牛的事情传了下来,让自己的后代牢记“等价交换”原则,“不做滥好人”。
不过这《论语》里面的东西,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连关云山都不懂这个典故,而关宏达目不识丁,就更不懂啥意思了,他就光记着这个词了。
关晓军也是到了大学的时候,才知道自家的祖训原来是“子路受牛”,而不是“支路瘦牛”。
其实这个典故,关自在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没人问他,他也就懒得给人解释,因为对于目不识丁的庄稼汉来说,解释也是白解释,他们根本就听不懂,让他们知道不能给人白出力就行了。
所以关宏达今天就闹了这么一个笑话。
但也就这名瘦弱的年轻人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眼前这些人也都不知道是啥意思。
--第五十五章支路瘦牛-新
第(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