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
第(2/2)节
苏怀瑾自认为不是一个喜欢自我奉献的人,他才不要走原文主角受的老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但除了苏怀瑾以外的所有人,都不这么觉得。
包括霍握瑜在内的人,都觉得苏怀瑾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是会下意识的为别人着想,而往往忘记了自己的需求。
不过没有关系,霍握瑜在心里想着,他会苏怀瑾记得的。
李彦泊也是这么想的,他会替他弟弟讨回所有的不公道!
-oetry(诗歌)
苏怀瑾很喜欢诗歌,他自己不会写,他就是喜欢看别人的诗。从泰戈尔的《飞鸟集》到雪莱的《西风颂》,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到海子的诗歌全集,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好像已经再凑不起什么逼格的诗。
没什么理由。
是一种说不上来的、很纯粹的感情。大概是因为他大小也算个创作者吧,儿童小说家,内心还是十分敏感又纤细的。
就像小珏喜欢画,大哥李彦泊喜欢工作一样,喜欢就是喜欢而已。
霍握瑜就不是很喜欢诗歌,因为他读不懂,也欣赏不来这些酸了吧唧的东西。大部分诗人也总给他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整天要死要活,非要在平和社会,呼吁什么诗歌是疼痛中开出来的花。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但霍握瑜会为了迎合苏怀瑾的喜好,还是努力去喜欢诗歌了,至少他很努力的假装喜好了,他甚至为此报了个班,专门系统的学习如何声情并茂的朗诵诗歌。
直至某一天,“功利”的霍握瑜看到了一首无名诗。
“碑上,刻个墓志铭。
“刻什么呢,让我想一想。
“就刻个痛字吧,
“这一生,我一直忍着没有说。
“凿的时候,
“叫石匠师傅轻一点。”
——引自某首(想不起来名字的)现代诗。
霍握瑜好像终于有点理解了苏怀瑾喜欢诗歌的原因。
q-iet(安静,使平静)
赵特助最近身边新来了个小助理,是个叫小钱的姑娘,性格安静又内敛。除了分内的工作以外,她其他什么事情都不会瞎打听,让赵特助觉得十分省心又满意。
--第200页-新
第(2/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