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思归饼
第(2/3)节
周末的夜晚随着友人二三填了离校来偶园附近住下以便观赏夜景。
待抵达偶园附近时暮色已渐四合,稍片刻便夜幕降临,远远的站在孔桥上遥望河岸,但见璀璨的烟火腾空而起,刹那天地亮如白昼,刹那又重归寂静。置身于此境,仿佛越过重重光影幻化出千百年前的,灯火阑珊。靡靡花朵逸出的香气同袅袅娜娜的歌声竟相交织,不知出处,不知归处,演绎出盛唐年间的自在风流。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大概也就是如此景象了。
而这时的孔桥两岸,早已人流如海,是熙熙攘攘的热闹,衣香鬓影间可以隐约窥见古时花船上的贵女佳人绰约容颜,或是殷切炙热的吟诗作赋以博得芳心、结成佳话的文人书生。今昔比对的巨大落差令人有些思维模糊,明暗交杂的光线纷纷繁繁的自天空缓缓垂落,在欢歌笑语声中轻轻颤动。
我正看的有趣,却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呀!下雨了!”。刚庆幸有随身带伞,倏忽的雨便从天而落,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细细柔柔地迷蒙着几点雾气将雨水凉意播散开来,落在偶园街外静如膏脂的曲音池面上,遂融为一体,再也不见踪迹。未几,有游鱼几条浮出水面,环绕荷叶亭亭。细小水珠连成的碧青色水幕从天而降隔绝世外尘埃,又在弹指之间云成蒙蒙雾气弥散在花木森郁之中。一滴水珠落在白玉色的石雕花瓣中迸开清朗玉质的切切声,一曲亘绵的琴声相合,明黄的宫灯刹时点亮,万点灯光由近过渡向远处,恍如白昼的梦境。转过一处水幕,绕过几个朱漆阁楼,视野突然扭转开阔,用玉石翡翠固有的花色精心拼凑成的雕龙栖凤的祥瑞图案连绵成片,隐约的光影流转,盈盈的泛着此水自天上来的梦幻。
迈入写着“偶园街”的牌坊,就见古城经年有人住的宅子,即使遇急雨,也总是精精巧巧。浓黑的夜色下,展翼欲飞的廊檐下缀着几盏绘着春色风姿的花灯似坠又止,和着迤逦而行的美人步伐发出“吱呀”的摇晃声,隐隐约约可以透过半阖的房门听见屋内妩媚又娇柔的女子嗓音以及轻柔和雅的乐器声和着随风而散的不知名花香气在雨中微微熏染开来。
踏过青石长廊,便看见某毛笔正楷“内售状元卷”五个大字的陈旧牌子立在店口,内里打眼望去装修的甚是古典雅致,正中的屏风绘着以精笔细摹的牡丹花鸟美人,牡丹富贵又婀娜,雀鸟栩栩如生展着翅膀,连翅膀下微小的绒毛都看的清清楚楚,但最亮眼的是画上的美人,在月下怀抱着一把古琴,眼波滟潋,神态逼真,风流婉约的身姿惹人怜爱。周边放置的雕花桌椅,是刻工精湛的老物件,桌上的茶具仿也不是凡品,清薄的玉胎在宫灯的照耀迸出琉璃般的光彩却又矜贵静默如古时文人士大夫的气节。
再向前走便是已打烊的“隆盛斋”,站在店外迟疑间记起祖母曾说八月十五隆盛出售的“玫瑰月饼”最是好味道,如秋日面目暧昧的名字,再佐以玫瑰入馅,糕饼师傅最后在月饼上轻巧巧地落一枚美人胭脂色的玫瑰印记,古典雅趣犹如青州府,遗憾现在却不是开门迎客的时间,亦不是团圆的节日,不能去买几盒寄给她再尝一尝。
越过隆盛斋,路旁散落几个铜像或坐或立,或嗔或喜,再现古时寻常情景。而伫立在铜像边的几株桃花却像被细雨纷扰,缱绻的花瓣如沐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