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大观园记】第一百零四回
第(7/9)节
是嫔妃了,
自然也谈不到母妃……,五爷倜傥,若要……怕不也是……只是……未免有些惹
人闲话。」
沈擎却低头沉默了片刻,抬头又笑道:「我是断然不信的。四爷常说,五爷
虽说闲散倜傥,但是总是龙子凤孙,要女人……满朝多的是,何必……向内宫伸
手。父子伦常那是要紧的……何况,御史们上折子,历来就是满口胡诌,当不得
真……再说了,圣人立教,女子如衣服,何须认真?……认真不得,马虎不得罢
了。只要不是传到外头成了民间口碑,那就都是小事。世兄,四爷常说,我们都
是朝廷命官,终究还是要办朝廷大事,何必在这些儿女小节上周全。」
冯紫英暗思这「民间口碑」四字似有深意,一时也只好笑笑道:「内兄说的
极是。」
沈擎却忽然转了话题,只道:「且不说这个。我是个粗俗办些世务的案牍官
儿,世兄却是个风流人。我在巴州,倒听过一个风流古记,来京述职,说给四爷
听,四爷也觉得可叹古今事呢……只是里面有一段不太清楚了,不知道世兄可否
替我补漏……回头四爷问起,世兄亲自回四爷……却不是我们做臣子的虔心。」
冯紫英一愣,旋即笑道:「什么古记,四爷竟也动心,内兄指教一二,只怕
我也未必知道呢。」
沈擎道:「说的是盛唐之事……昔日里那杨妃,才貌动于比邻,其实初时本
是许了寿王李瑁,还封了王妃的。后来却因端的天姿国色、玄宗召幸,内事玄宗
……这李瑁以子侍父,自然也不能说什么,虽然不舍,却有君臣父子天伦,只好
装作没瞧见……只是巴州有一干子读书人多嘴,常说些古记,便有些野史杂文。
说那杨妃事玄宗后,其实那李瑁日夜思念,恋她美貌,买通内侍,依旧要和她来
往,还说『父王有了春秋』等语,颇有不臣之心。杨妃倒是个忠贞守节的,既然
封了嫔妃,就说『我已是天子嫔妃,你如何敢纠缠』,李瑁却说『我也是天子亲
子,天下当有一份,你且和父王苟且,过得几年,自然还归我』。杨妃度量,亲
不间疏,自己终究是女流,若冒然去告发,李瑁不认,只怕玄宗也不忍处置。她
是才女,为护着自己清白,自己手书了一封《凌香贴》,细说李瑁要奸淫凌辱她
之事,字字椎心泣血,又有一等风月笔墨,再做不得假,是人读来须发皆张。后
来,有几个梨园伶人,竟以此贴为本,编了一出戏,也叫《凌香贴》,假托西域
故事,改了名字朝代,发演到玄宗跟前,还暗指……咳咳……李瑁有意兵变,尊
玄宗为太上皇,重夺杨妃……玄宗看了戏,虽不敢十分信真,但是笔意锥心,又
涉及稷大事,又怜惜杨妃忠贞冰洁,事君从一,也为宗室脸面,就诛杀了李瑁。
却不是这《凌香贴》一赋一曲,倾城倾国的风流笔墨了?哈哈……」
冯紫英听得笑道
第(7/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