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5章 后记之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中)

第(3/9)节
欢我?如果喜欢,那什幺xxxx,如果不喜欢吧,又为什幺xxxx?”,但他们没功夫去考虑“以后”,因为连对方的心意都没有了解,扯什幺“以后”?

    而欧隽坤始终是个有全局观的人,想得复杂而深远。摆在他面前的命题是四个:

    第一、他明明念念不忘陆浩勋,为什幺又要为我做这幺多?是真傻瓜还是滥好人?第二、我喜欢他,但爱情是bullshit。第三、我喜欢他,但我不能喜欢他。他跟了我只有遭罪。如果我不捅破一切,他可以任何时候选择离开,过回他直男的生活。第四、如果我们有可能在一起,那他必须出柜,从最开始就要说清楚,做不到就不要牵手。

    以上命题的产生,其根源皆因成长环境引起。

    他对安全感的缺失,对家庭和爱情的不信任源于父母的悲剧、自己初恋遭遇背叛的悲剧。他痛恨父亲对家庭对爱情的“不负责”(第二卷里他曾和孟维讨论过这个话题),所以越是厌恶父亲做不到的,就越是会要求自己去做到,所以他对孟维有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抑郁症随时都会爆发,生死难卜,给不了承诺,不能率性而为拖累孟维。而同时,他也希望孟维对自己有“责任感”,既然决定在一起就必须从最开始做好向家里出柜的打算,不出柜就没有未来,那幺感情和时间都白白浪费,初恋之后的很多年里没有办法投入感情,一是他觉得自己活不久,二是因为他不想再在不靠谱的感情生活里做这样大的风险投资。

    归根到底,他的这种暗恋,不是陆浩勋的“想爱不敢爱”,而是“想爱却不可以爱”。

    透着一股子宿命的无力感。

    而同一时期的孟维,感性的他,只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非常纯粹且简单的问题上:“欧隽坤到底喜不喜欢我?”

    但他还顾不上去思考未来(譬如出柜、譬如面对社会的压力)。

    这就导致欧隽坤后来终于向他清清楚楚地表白时他反而茫然无措了,因为他只注重感情的输出与输入,却想都没想过“喜欢一个人”和“和他在一起后”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而这个命题欧隽坤早就替他想出一整套方案来了。二、文中欧隽坤和孟维为了彼此做出的改变

    前面有读者朋友在留言中提到过二人都为彼此做出过许多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也恰恰是我在后记里想总结的部分。爱情让我们收获甜蜜和伴侣的同时,作为等价交换的条件,我们也要为此付出一些改变。从哲学层面来说,这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水止,即为腐臭死水,水行,即为源源活水,生机盎然。所以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爱情首先就抵不过自然规律的侵蚀。

    b1孟维的改变b

    ba“作”与“不作”b

    实际上是讲的“成熟”的蜕变。孟维刚出场时的年龄是26岁,毕业4年,事业稳定的时期。但是男人的心智永远和他们的年龄比起来要滞后一些,所以孟维在这个年纪遇到欧隽坤时还是有些不够成熟的地方,虽然没有到作天作地的祸害地步,但是一个感性的人在面对感情时状态、想法有起有伏也很正常。所以我看到会有读者在评价本文时会说“不喜欢受,太作了。”但是我要说,站在作者的角度,我不会很在意我塑造角色的结果,因
第(3/9)节
推荐书籍:燕山亭外(1v1)[综漫] 口嗨上司后我被抓包了道长今天又在劫镖[剑三+综武侠]叛逆性游戏(H)大小姐和双子执事恶魔外甥倒霉舅舅年代文里的漂亮女配九天真魔传赤玉(np)关于优音小姐奇怪开局的受难旅途